【石大学子走兵团】他们是牛羊圈舍里最美身影

——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掠影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    发布时间:2024-07-22    浏览次数:332

骄阳似火的七月,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三下乡”科技支农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师生们怀揣科技知识和满腔热忱,踏上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为连队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精准施策 科技赋能养殖业

服务团队深入第十四师224团8连昆泰美养殖小区,即刻展开了一场全面细致的调研与技术指导。通过与连队党支部书记贾红星的深入交流及现场勘查,团队精准把握了养殖场的规模结构、饲料资源、市场渠道及管理模式。

第十四师224团8连党支部书记贾红星向团队介绍养殖场基本情况。张盛洁 摄

针对养殖场55亩的广阔空间与当前90头牛群的存栏现状,团队建议优化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出优化布局建议,以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增加养殖密度。团队细致分析了饲料种类与配方,建议根据牛群生长阶段精准调整,确保营养均衡。料槽投喂方式得到认可,并推荐引入智能化投喂系统,以实现饲养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陈明老师和团队成员统计存栏量。   张盛洁 摄 

在疾病防控与繁殖管理方面,团队强调完善免疫程序、加强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并传授了同期发情和分栏管理等先进技术,帮助养殖场优化繁殖策略,提升养殖效益。面对受伤母牛,团队成员迅速行动,经过保定、清洗、消毒、上药、驱蝇等一系列专业治疗,展现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

细致入微 羊场优化显成效

“羔羊断奶后要及时进行补饲,避免在与成羊共同饲喂时,吃不到饲料。”蒋松老师与服务团队的脚步延伸至当地养殖户的林间羊场。面对羔羊成长态势良好的喜人景象,团队成员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更加细致地观察羊群的健康状况,并提出了杂交改良策略,融合种公羊优势,保持胡羊多胎特性,提升羊群整体品质。

 

蒋松老师与服务团队成员观察羔羊。  张盛洁 摄 

团队发现,羊场可以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枣林资源,变废为宝,大幅降低饲料成本。针对饮水卫生问题,团队提出实施水满自溢与定期清理的解决方案,保障羊群健康。面对冬季保暖挑战,团队提出构建暖房、优化圈舍布局等具体措施,确保羊羔安全越冬。

此次实践,不仅为羊场提供了精准技术支持,也促进了团队成员的成长与蜕变。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年学子,应勇于担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力量。”

双向奔赴 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价值所在。”动物科技学院教师陈明的话语掷地有声。今年暑期,石河子大学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4495名学生和1218名教师组成374支专业团队,遍布天山南北的基层农牧团场、连队、乡村、社区等地。这场科技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不仅为乡村带去了科技的甘霖,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第十四师224团8连,学生们将饲养技术、饲料科学、动物医疗等专业知识化为实践,为当地畜牧业注入新活力。同时,他们也在这片热土上锤炼自我,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副连长王卫东见证了这一转变,对学生的贡献赞不绝口,称其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对于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王留洋来说,这段经历无疑是一次宝贵的人生财富。“实践出真知。”他感慨道,“在这片土地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兵精神与兵团精神。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加坚定了我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信念。我将把青春与热血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此番“双向奔赴”,不仅展现了石河子大学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与行动,更彰显了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石河子大学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胡艺檬)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