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新征程的故事】41位银龄教师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力量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    发布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495

  “在团场连队,我们目睹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田间地头,我们见证了石大师生服务南疆的生动实践;在红色教育基地,我们感受了新疆独特的历史文化,深感边疆大地大有可为,能够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出一份力,我们非常荣幸。”

银龄教师参观四十四团十三连设施农业(胡艺檬 摄)

  近日,石河子大学组织银龄教师前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启了一场深入基层、感受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分享了实践体验与收获,并为学校精准对接需求、更好服务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是银龄教师奉献西部教育事业的生动一幕。

  自2021年,石河子大学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试点高校以来,有41名银龄教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投身到石河子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作为最早的一批银龄教师,陶谦教授与石河子大学有着不解之缘。早在2014年,陶谦就作为江南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派出教师,在食品学院挂职副院长。在这期间,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科建设、对接产学研合作、搭建师生对外沟通桥梁、与江南大学合作参与项目申报……一系列举措助力食品学院相关专业很快发展为“王牌专业”。

陶谦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援疆援非经历。(胡艺檬 摄)

  退休后,陶谦作为石河子大学首批“桑榆再绿工程”应聘教师再次回到学校,连续3个学期承担食品学院的专业课和石河子大学的任选课教学任务。2021年9月,得知石河子大学招募银龄教师,陶谦再一次报了名。

  “陶老师除了给学生授课、参与院系的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制定,还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食品学院新进教师程少波一来到学校就得到了陶谦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他说,“陶老师全程指导我备课试讲、出卷阅卷、科研立项,帮我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我从一名新手教师快速成长起来,非常感激他对我的教导和关爱。”

  陶谦的妻子朴银实是一位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本可以选择60岁时退休,她却向学校提出“到石河子大学去”的要求。看到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紧缺,教了一辈子化学的她,又重新拿起粉笔,承担起了教学工作。而他们的女儿受父母影响,也考入石河子基层法院工作。

  一个人援疆带来一家人援疆,这在石河子大学成为一段佳话。如今,已经64岁的陶谦依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他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一辈子,重要的是认真做好每件事。”

  在石河子大学,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吴汉金副教授承担了《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英语翻译》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远远超过规定工作量,并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中国农业大学刘奇志教授为农学院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深加工增值、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等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有效提升了学院社会服务的工作成效……一长串名字的背后,是他们把自己的知识与才华奉献给了石河子大学的发展,留下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除了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外,部分银龄教师也参与到学校服务兵团和地方产业发展工作中,企业工厂、团场连队、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卓文教授长期从事林学研究,在森林培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来到石河子大学后,他先后赴第十师、第四师、第七师参与退化防护林的现状调查与修复、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近两年,他和团队的足迹遍布兵团多个团场,为当地的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帮助。

张卓文(左二)带领学生做实验。(张笑宁 摄)

  张卓文说:“银龄教师不仅是一个身份,也是一种责任。来到这里,就是要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为兵团的林业发展做点实际工作。”

  目前,石河子大学银龄教师承担教学课时数5133.2课时,涉及84门课程,参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答辩、课题研究等工作近50项,指导青年教师171名,指导研究生104名,指导教师申报项目19项,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及项目实施的学术探讨100余场次,为石河子大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记者:宿闪闪)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